俄欲与中国联合开发北极 俄政府正努力打造北极能源基地,中国可积极参与到这一资金需求巨大的宏伟项目中。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库列绍夫说,为保障俄整体能源安全,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提出,北极应成为俄21世纪战略资源的主要基地,俄将加大开发北极的力度。目前,俄开凿的油气勘探井已达到距北极圈100公里范围内。 
库列绍夫指出,由于北极气候恶劣,因此该地区开发工作异常艰苦且耗资巨大。据初步估算,仅开发俄北方大陆架所需资金就达上万亿美元。此外,开发工作还将面临生态安全、生产安全等一系列问题。为此,俄总统普京于今年2月批准了俄联邦北极地区2020年前发展战略,内容包括以科技发展、现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、生态安全保障、国际合作、军事安全保障等措施确保北极地区开发。 他认为,俄中合作开发北极符合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需要,符合两国共同利益。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、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表示,中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,且具有开发大陆架的丰富经验,两国合作开发北极前景广阔。此外,中国于今年5月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,两国可在该组织框架内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。 据公开数据显示,北极地区石油储量超过1亿吨,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储量的三分之一。 中国要有“大北极战略”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加速,北极问题这几年继续不断地升温。北极问题中的权益问题一直非常敏感。一种声音认为,北极是北极国家的北极,非北极国家无权参与和讨论北极权益问题。这极大限制了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的范围和权利。而我国有学者曾提出,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划分为“近北极国家”。这种观点未被更多国家和更多学者接受。 其实,要系统解决北极相关问题,应将北极问题放在更大的环境和范围内去解决,而且要考虑北极未来的发展变化,特别是北极航线全线开通对于北半球交通网络、港口布局、产业变化、经济发展、政治联系和社会变迁等重大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。为此,我认为,应将北极延伸为大北极。 将北极的概念延伸为大北极,有利于全面掌握北极航线全线开通对世界格局的影响;有利于系统解决北极和北极相关问题,整合北极资源;有利于开展北极及北极相关问题国际合作和政策磋商,拉近非北极国家与环北极国家,以及非北极国家之间的距离,凭借北极航线全线开通的良好契机,促进大北极间贸易流通,增进大北极国家政治往来。 
未来北极地区权益的纷争,主要发生在美俄两个阵营间,环北极国家会选择不同阵营站队,美国的霸权地位有进一步衰落的趋势,其他几个重要国家,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力量在不断上升,政治多极化趋势将加强。 未来在大北极的背景下,贸易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等都将发生重组或其他变化。对中国而言,最明显的现实利益就是充分把握机遇,有效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,促进中国的交通运输、经济、贸易等领域,尤其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,需要中国将开放发展的格局作为基础和切入口,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战略合作进程,加快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战略的实施。 大北极的海运网络演变将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。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重要推动作用。届时,如果根据“东北借助运河间接出海战略”,在东北地区开凿运河,我国图们江航运的再次辉煌将成为可能,并且图们江流域的珲春将取得与新加坡同等重要的地位,有望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。 面向大北极的中国战略必须实现中国的开放发展格局,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,进而大力推进中国从大国向强国的深刻转型。 (来源:环球网、参考消息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