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,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,落实政府办医责任,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,建立维护公益性、调动积极性运行新机制。
新华视点【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今天举行第十一次会议】会议审议通过了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(2015-2020年)》《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》《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》《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》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(2015-2020年)》。
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
会议指出,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,将公平可及、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,落实政府办医责任,统筹推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改革,坚持分类指导,坚持探索创新,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,建立维护公益性、调动积极性、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。
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
会议指出,发展乡村教育,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、有质量的教育,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,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大事。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多措并举,定向施策,精准发力。
事实+
公立医院逐利问题由来已久
要了解我国医疗服务供方的改革,必须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,医院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,开始了提高效率的革新,而主要的激励机制是允许医院创收。上述改革虽然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,但也埋下一个隐患:逐利。
当医院院长必须靠医院的结余(利润)来承担医务人员的工资、医院发展的设备、培训、科研等项目时,我国公立医院就变成了逐利动机非常强烈的医疗机构。当公立医院人员工资收入全部或者大部分来自医院的创收,而医院创收则来自科室创收,科室创收又来自每个医生的创收时,公立医院的逐利动机比年薪制营利性医院的逐利动机还要强烈。
过去几年医疗服务供方的改革实践,大致可以归纳如下:建立临床路径标准;减少药品加成,调低检查价格,调高服务价格等;医院绩效管理,科室奖金同工作量和科室创收额脱钩;增加政府财政补偿;管办分开、法人治理;建立社区卫生系统,提供健康管理和基础医疗服务。但有分析认为,在医疗服务提供的成本效益方面没有明显改善,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以利润为导向的运营机制。
公立医院或将迎来“瘦身”
今年3月30日,国务院印发了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(2015-2020年)》。《纲要》以调整布局结构、提升能级为主线,全面确定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、规模及布局。尤其是,对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的空间进行了明确分割,到2020年,两者的床位比将达到3.3∶1.5。
《纲要》要求,将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其中不仅对县、市、省级举办综合性医院的数量给予了具体的限制,而且对所办医院的床位数也给出了详细的标准。《纲要》还规定,公立医院不得举债建设和购买设备。
和严控公立医院形成对比的是,《纲要》对社会办医大力的鼓励。《纲要》要求,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.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,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。同时,放宽举办主体要求,放宽服务领域要求,简化审批流程,提高审批效率,并且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,支持社会办医院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。(腾讯新闻综合光明网、中国青年报报道)返回腾讯网首页>>